言語(29-30) 保羅再教導我們在信徒群體生活上另外三方面要注意的事,就是在言語、恩慈及愛心上。我們決不可從我們口中說出汙穢的言語[1],這些言語會叫那住在我們裡面、作我們將來救贖及得榮耀之印記的聖靈擔憂[2]。剛好相反,我們的言語[3]應造就其他聖徒,叫人在屬靈裡有長進[4]。我們要說神的真理及幫助更新彼此的意念[5],我們的話是要叫彼此成長。
恩慈(31-32) 保羅同時教導在我們中間,要杜絕一切邪惡,神的子民絕不應有這些惡劣的品格,譬如“苦毒、惱恨、憤怒、嚷鬧、毀謗”,然後保羅加上“並一切的惡毒”來包括所有其他破壞信徒合一的行為及態度(4:2-3)。反之[6],我們應該滿有恩慈及富同情心(有柔軟的心)。
在我們這群還沒有在主裡得榮耀的信徒之間,這意思就是要彼此寬恕。神對我的寬恕是如何慷慨,如何的廣闊[7],我們也要如此寬恕別人。
[1] 這不是說內心就可以有惡劣的態度 (太. 15:18-20). 保羅在4章31節中提到有關態度方面的教導。
[2] 4章30節原文以"還有"作開頭, 意思是我們的言語只是眾多會叫聖靈擔憂的事之一 (賽 63:10)
。
[3] 我們可以從箴言中看到, 我們的舌頭(言語)能在造就人上發揮巨大的作用。(箴 12:18; 15:4; 16:24;
18:21)。
[4] “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的"隨事"原文為"所需要”的意思。”所需要的"是用來形容"造就"這詞的,意思是這造就是必要的。保羅用在12節"建立基督身體"及16節的"的"在愛中建立自己"的"建立"跟這裡的"造就"是同一個字 [oi-ko-do-mē (οἰκοδομή)]”它們都是指屬靈的建立。
[5] 我們的溝通中應當滿有造就人的話。(弗 4:13-15,
17-23; 5:19; 西 3:16.) 。
[6] 4章32節原文以"但是"[de
(δέ)]作開頭,說明這些態度是跟31節的態度相反的。
[7] 基督常常教導我們要如此的寬恕他人。(太
18:21-22, 32-33;
西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