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书

腓立比书 (Philippians) 回顾 3-4章

3:1-6  保罗保护腓立比人,号召他们不要将信心建立在自己的血统或宗教成就上。启示:坚守宗教信仰本身并不会促使我们与上帝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得到上帝祝福的唯一途径是将信心建立在耶稣基督上。基督徒应当以且仅以耶稣为荣,因为只有在耶稣里的一切才是有价值的。

3:7-11  保罗把他过去在宗教上的自我肯定与认识主耶稣相较,他将前者视作垃圾。启示:认识主耶稣才能从上帝那里得到正义。任何事情都没有比认识主耶稣更值得。基督徒应当放弃所有阻碍其认识并靠近主耶稣的事情。

3:12-16  保罗不沉溺于过去的成绩,在向主耶稣靠拢的路上继续努力。这样成熟的心境是上帝赋予他的。启示:就算是成熟的圣徒也还没有到达。我们应该在向主耶稣学习的路上继续前进,继续向主耶稣靠拢。成为像主耶稣那样的人应是每一个基督徒心里的目标!

3:17-21  保罗号召我们学习正确的榜样。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主耶稣的敌人,他们俗世的想法是无视永恒,无视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事实的。但我们知道我们的家在天国,我们要把希望牢牢锁在我们的救主耶稣那里。启示:俗世主义忘记了永恒,贬低了天国却高看了俗世的生活。这种做法表明了在他们心里,十字架没有意义。但是,俗世的力量没能使人避免死亡和诅咒。我们稳固的灵魂是建立于我们将希望放在天国的心态。

4:1-5  保罗指导我们要和谐、喜乐、和温柔。他敦促尤迪亚(Euodia)和辛吉谢(Eyntyche) 要在主里达成一致,并让革利免(Syzygus)帮助他们。保罗要求我们永远在主里欢喜,并在主耶稣即将回归这一事件上向所有人合理地表达善意。启示:要致力于积极地追求和谐。要顺从主的要求彼此认同。要想不一致很容易,难的是要达成一致。即使是信主很久的基督徒,也需要一个正直敬虔的中间人的帮助。在主里欢喜,因为主永不变。罪会抢走我们的喜乐。我们要将注意力停靠在主耶稣的回归上,并因此感恩。

4:6-9  保罗也指导腓立比人不为任何事情忧虑,且带着感恩的心不停地向上帝祷告,同时感念其他基督徒的美德。保罗同时号召我们操练他所示范的每一个美德。启示:焦虑是没有理由的。相信上帝的承诺:祷告+感恩 = 上帝的平安。想一想你生活中正直敬虔的基督徒的例子并向他们学习。

4:10-14  保罗因腓立比人对他的关切支持而喜乐。但是他喜乐的点却不在他们给的礼物上,而在耶稣基督上。在传福音过程中的结伴是值得褒扬的。启示:这个世界都在寻找满足的秘诀,但这种寻找是徒劳的。我们只有在给我们力量的耶稣基督上才能找到满足。我们和那些为耶稣受难的兄弟一起承担,从不漠然。

4:15-23  腓立比人是唯一一个多次支持保罗的群体。上帝会因为他们的给予,在天国回馈给他们更大的恩赐,加到他们的名下。所有像这样的无私给予都是蒙上帝悦纳的。上帝会丰富地供应给这样的给予者。启示:基督徒应当积极地寻求慷慨给予的机会来协助和帮助传福音。好的给予者无私地奉献,哪怕他们自己也处于匮乏中。这种做法得上帝喜乐,他会大大地扩大我们的礼物的影响力。基督徒充分相信上帝会供应。同时我们也要温暖地问候教会的每一个基督徒。我们的教会是一个整体。

腓立比书 (Philippians) 回顾 1-2章

1:1-8  被关进监狱的使徒保罗热切地给腓立比的信徒写信,信中欢喜地感谢上帝做功拯救了他们,也感谢他们在保罗传福音过程中的协同支持。启示:拯救人类以及建立教会传福音的功劳都应该归于上帝。

1:9-11  保罗祷告,爱的表达应当是基于对圣经的充分理解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的。这样的爱才能帮助我们做出好的决定和活出正义的姿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荣耀主。启示:向神祷告,求主给我们聪明的爱,让我们做出对的决定,有对的人格,和结出对的果实来荣耀主。

1:12-18a  保罗的入狱促进了福音的极大传播。保罗为耶稣基督得以宣扬而喜悦,无论这种宣扬是来自向善的兄弟们,还是不怀好意的嫉妒保罗从而彰显自己的人。启示:为宣扬耶稣基督而喜悦,哪怕身处困境,哪怕牺牲自己的利益。

1:18b -26  保罗确定自己的未来很喜乐,因为无论他活着继续服务上帝的人,还是殉道了(和基督在一起),耶稣基督都因他而被赞美。启示:基督徒应该一直为赞美耶稣而喜乐。活着意味着为上帝的人继续服务,死了意味着和耶稣在一起了。

1:27-30  保罗指导腓立比人要团结一致。基督徒应当因着信仰坚定地团结在一起,勇敢地为耶稣受苦。基督徒的勇气会告诉迫害者们,他们会因为自己的不公义而受到上帝的审判。启示:为教会祷告,为教会的团结一致而努力。基督徒坚定的意志会告诉迫害者(上帝的审判不远了)。

2:1-5  保罗提醒腓立比人,他们对保罗的爱会成为他们自己灵命上的祝福。保罗号召他们用同样的爱和谦卑对待彼此。启示:我们必须谨慎的给出上帝的爱,放弃自我优先考虑他人。团结一致意味着我们对待别人要像上帝对待我们那样。

2:6-11  保罗号召腓立比人要学习模仿耶稣基督。耶稣放弃了本应当属于自己的,谦卑地牺牲了自己,顺从天父。上帝极大地赞美了主耶稣。启示:上帝让我们所有的人都要学习耶稣,他是谦卑无我的终极榜样。

2:12-16a  保罗要求已经被救赎的腓立比人,继续谦卑地顺从上帝,从而追求圣洁的生活方式。启示:基督徒要活得和这个世界不一样,基督徒不会抱怨,不会争论口角,而是牢牢地诉诸于上帝的话语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2:16b-24  保罗把自己未来的喜乐与腓立比教会的成圣绑在一起。保罗号召他们要因保罗而喜悦,因为保罗愿意为腓力比人的献出生命。他希望派提摩太,这个只寻求耶稣基督利益的爱教会的人,去拜访腓立比。启示:传道者们欣喜于看到教会的成圣。传道是所有上帝的人的共同喜乐:传道人给予,教会得到。爱耶稣就要爱他的教会。

2:25-30  保罗解释了他为何把巴弗提,这位愿意牺牲自己的人,送回腓立比的原因。这背后藏着保罗深深的关切,因为腓立比人都在为巴弗提的病情担心。启示:基督徒应当深深地关心、照顾、爱彼此,要敬重那些为了服务教会而牺牲自己的安逸、乃至生命的人。

腓立比书 (Philippians) 4:15-23

保罗在这几段经文中继续提到了腓立比人的慷慨,并指出:1)他们的与众不同, 2)上帝给他们的回馈, 3)上帝的供应(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最后,保罗用问候和祷告来结束这封给腓立比人的信(4:21-23)。

与众不同(15-16):腓立比人的教会着实和别的不一样。他们是唯一一个在保罗离开马其顿去别的地方传福音时还继续给予(保罗)经济资助的教会。他们在保罗去了帖撒罗尼迦以后还至少资助过保罗两次。另外,他们自己也知道他们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教会,但他们却没有因此而有所顾虑。相反,他们将精力投入到积极推进福音的传播和照顾他们爱戴的使徒中去。这和别人怎么做无关。就像我们的主说的,“给予比得到更蒙福”(使徒行传 20:35)。

(上帝的)回馈(17-18):保罗随后指出他并不是因为想得到更多腓立比人的帮助而讨好他们。实际上,他拒绝了更多的资助,说:“我丰富有余;我已经充足”。保罗其实是更盼望腓立比人得到(上帝的)回馈:“我希望你们所做的会带给你们更大的恩赐”。说到这里,保罗把他们的注意力移到这些给予保罗的资助在上帝眼中意味着什么的话题中。这是“蒙上帝悦纳的馨香祭物”。蒙上帝喜悦才是重要的,上帝会记载下他们的奉献并不断给予他们更大的恩赐。

上帝的供应(19-20):当下的腓立比人并不是把他们剩余的给出,他们是在自己也匮乏的情况下给予。所以保罗向他们保证上帝会丰丰富富地赐给他们所需用的一切。保罗敢做这样的保证是因为他了解他们所取悦的上帝。他是“我的上帝”,他是很慷慨的上帝。所以保罗自信的指出“我的上帝会丰富供应”。保罗同时也十分确定上帝丰富的关爱会临到他所有的子民。他的供应是“按照他在基督耶稣里的荣耀”的。保罗随后又指出这种荣耀是巨大的,他用了一个短语:“荣耀归上帝,直到永永远远”来表达。保罗用这样的赞美诗来断言上帝的荣耀是真真实实的,随后又全心全意的证实,说“阿门”。

问候(21-23):保罗在信的最后表达了问候。在问候名单的最上面,保罗就号召教会向“每一个在耶稣基督里的圣徒”问候。在传递这种温暖的时候,没有一个圣徒应该被排除在外。接着保罗又代他的同伴以及来自凯撒家族的圣徒向腓立比人表达他们的问候。最后,保罗为全体教会祷告,愿主耶稣的恩典与他们的灵同在。直到最后,教会都是被视为一个整体,一个与耶稣基督亲近的圣灵共同体。

腓立比书 (Philippians) 4:10-14

在给出上述各种劝勉(4:1-9)之后,保罗引出了他的最后一个话题:来自腓立比人的物质帮助。在这几段经文中,对于物质上的给予,保罗分享了他的看法:1)他的喜乐, 2)他的满足,3)他们的伙伴关系。

喜乐(10):保罗开头就提到“我喜乐”。他回忆了收到腓立比人帮助的喜乐,并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他的喜乐。他首先说,在主里欢喜,这种喜乐不同于无神观中仅仅对于物质帮助的欢喜。这种喜乐是来自于对主在其中做工供应的深深感念。其次,保罗是“非常喜乐的”。这是一种巨大的喜乐。尽管作为使徒是应当得到经济资助的,保罗在这里却没有显示出一点点的理所当然。再次,保罗的喜乐是因为知道朋友对他的关切。保罗说,正是因为这种深深的关切才让他们(腓立比人)慷慨解囊。之后保罗又很快的澄清:并不是他们之前对保罗漠不关心,其实他们一直都想着保罗,只是没有机会付诸行动。

满足(11-13):随即保罗又做了另一个澄清:他喜乐不是因为他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保罗的满足点不在物质的供给上。他在任何的生活环境下都能得到满足。然后保罗列举了各种生活处境中的悬殊落差:“贫穷或富足”,“饱足或饥饿”,“丰裕或缺乏”。对于保罗来说,自我的满足与周围的环境变化无关,而只和那个他仰仗的神有关,那个赐予他力量的神,他就是耶稣基督,我们的主!在主里,保罗对于所有生活的起起伏伏都能泰然处之。这是一种有耶稣基督足矣的自我满足。保罗在希腊语中用这个词 au-tar-keis (αὐτάρκης) 来表达这种状态。这是一种无关外界影响的满足。只要我们有耶稣,我们就很满足,别无所求!最后,保罗指出,到达这种状态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学到了”(4:11)和 “我掌握到了秘诀” (4:12)。让我们也能在那个赐我们力量的主里得到满足。

伙伴关系(14):教会把使徒们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你们]分担了我的痛苦”。信徒们应该和那些为耶稣受苦的同伴们站在一起,为他们分担(希伯来书 10:33)。

腓立比书 (Philippians) 4:6-9

在这一节里,保罗就先前(4:1-5)提出的3个劝勉,又增加了两个:1)焦虑和安宁;2)勤思考和常操练。

焦虑和安宁(6-7):对于一个信徒来说,[1] 他从来都没有焦虑的借口。我们是被要求“不为任何事情焦虑”的。但在现实中,焦虑就像一张大网笼罩着我们叫我们无法逃脱。而上帝已为我们开好方子,那就是不停的祷告!不过,仅仅告诉自己“不要焦虑”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让上帝知道我们自己的需求。我们将那些让我们忧虑的事情都化成不停止的祷告告诉上帝。而单纯的祷告依旧是不够,我们需要带着感恩的心去祷告。这就是说:祷告+感恩 = 平安。这个等式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带着感恩祷告,就一定会获得平安。是的,平安是上帝承诺给那些带着感恩祷告的人的。“神所赐的平安......必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这是上帝给我们的承诺,他所赐的平安会保守我们的内心不会有惊涛骇浪。当我们把心中所求告诉上帝,上帝就会用平安包裹我们的心怀和意念,让我们不再害怕。也许我们心里怀疑上帝带来的平安是否真能战胜我们的焦虑,但保罗给出了答案,”上帝给我们的平安,是超乎我们的理解的“。上帝的平安能让我们内心平和,这是我们的思维高度所不能及的。我们不需要担心上帝的平安不够用,不够带走我们的压力。上帝给了我们的是一剂治愈焦虑的特效药。带着感恩的心,我们就可以拿到这副药。对于信徒,不祷告,不感恩会让他的忧虑无穷无尽;而时常祷告(带着感恩)就会浇灭他心里的恐惧之火。

勤思考和常练习(8-9):保罗最后以谈论基督徒的内心世界来总结这一段。保罗号召我们把心专注于如下基督徒品质上:真实(对照于谎言),严肃(对照于轻浮),公义(对照于不正当),纯粹(对照于污秽),可爱(对照于攻击),有美名(对照于可耻)。保罗把这些品质归纳为高尚的,是应该被称颂的。通过这个归纳,保罗将基督徒的品质扩展到这六项以外的任何高尚品质。由此,我们心里应该知道这些都不是遥远的想法,尽管他们一开始听上去像。他们实际上构成了我们现实生活中切实可操作的生活模式。在第9节,保罗也提醒腓力比人,这些品质保罗已经教过他们并且亲身示范过。这些品质,腓力比人已通过保罗听闻(通过保罗的劝勉),已通过保罗学得(通过保罗的教育),也从保罗身上亲眼目睹(通过保罗的亲身示范)。腓力比人必须重视他们已经知道的这些品质上并且付诸实施。

腓立比书 (Philippians) 4:1-5

要想在主里站立得稳,我们就要具备天堂的心态。保罗就是这样总结上一节的。任何人想要在主里有更大的稳定,他都必须抬起头看向天堂!然后,保罗对其他一些问题给出了指示:前三个是:1) 和谐,2) 喜乐,3) 温柔。

和谐 (2-3): 在教会里出现了严重的不和谐。因此,保罗指出了当事人的姓名:尤迪亚(Euodia)和辛吉谢(Eyntyche),并且让整个教会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保罗本人既不支持任何一方,也不偏袒双方。他提出了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他呼吁辛吉谢介入并帮助其他人达成看法上的一致。即使他们不能就具体的某个问题达成一致,他们也可以因“基督的要求”之名达成一致。每一个信徒都可以在主里彼此认同,彼此相爱,彼此互助;永不恶言相向;永不记恨;也不会对彼此产生怨恨。他们可以因主而相互认可。对于教会的所有成员,保罗让大家避免了对这两位女士的偏见。就想其他虔诚的服侍者,这两位女士也是为福音而工作的。如果有人质疑她们的信仰,保罗肯定地说:她们的名字是记在生命之书上的。团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经验丰富的圣人有时也需要一位敬虔的中间人介入。

喜乐 (4): 保罗然后将他的注意力转向了我们基督徒的喜乐。他对我们给出指示:“永远因主喜乐。”喜乐就是表现出内心的喜悦,这种喜悦并不是仅仅出自于在某时某地所得到的祝福,而是“在主里面”。这就是为什么信徒会“持之以恒”地流露出这种喜乐的原因。主,我们喜乐的来源,永不改变。个人的处境可能会改变,现世的祝福也是时有时无,但我们的主始终是忠实的。他为我们调停,他是我们的支持者,他永不停止圣洁,他永不停止珍惜他的教会,他向我们保证他即将到来。我们作为基督徒的喜悦是牢牢地扎根于基督的,他在过去,今天和未来都是一样的基督。然而,有种东西的确可以抢夺我们的这种快乐,那就是不曾悔改的罪恶。但如果我们与上帝保持神圣的交通,这种喜乐永远不会干涸。

温柔 (5): 保罗然后将话题转移至下一个指示:温柔。温柔就是对所有人的仁慈的理性态度。因主耶稣再次降临之时已进,人与人之间的积极好斗就不再有必要了。很快,基督法官就会再次降临,并对世间对所有的错误进行纠正。我们在此之前的责任是忠实地反映基督的恩慈。我们必须面对和揭露罪恶,但我们总是以我们希望他们对待我们的方式对待别人(路加福音6:31)。我们消除了怀疑,玩世不恭和无礼。相反,我们向世人发出了甜美的慈善精神。

腓立比书 (Philippians) 2:12-16a

保罗召唤我们加入无私的群体(1:27-2:4),并且向我们揭示了主耶稣的榜样(2:5)。我们的主耶稣因遵从天父而献出了他自己的生命,可他却未因此而自我嘉赏(而是我们的天父对主耶稣有着高度的赞扬)(2:9-11)。在2:12中,保罗对本章节给出了一个带有总结性的词:“因此”。这不仅呼应了1:27中提出的观点,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两个必须遵从的指示:其中之一是一个很严肃的指示,而另一个是切合实际的。

严肃的指示(2:12-13):“把你们的救恩行出来”。这个指示很显然是传达给所有在之前的章节中(1:27-2:11)提到的那些被拯救的人。这里所强调的是那些“已经被拯救的人”。这里我们之所以要重视是因为“把救恩行出来”并不意味着把“这些人”拯救出来。我们的救赎是上帝所赐予的无偿的馈赠,而那些已经被拯救的人已经通过他们的信奉得到到了这份珍贵的礼物。这与之同时成为了一个指示。这样的指示并不是为了彰显救赎的本质,而是为了展示这份来自上帝的无偿的礼物的内涵。那这个内涵究竟是什么呢?保罗在2:15中给出了解释:“成为无可指责,纯洁无伪,...,毫无瑕疵的儿女”。所有的这些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那就是“神圣的”。被拯救的人是要跟这个“扭曲,败坏的世界”分隔的;我们是要”像星星的光辉一样照耀在世上“(1:15b)。被拯救的人就应该要活得神圣。任何人,但凡否定救赎能驱使信徒们变得神圣,就变成了神学观点上的精神失常。

保罗同时也强调了这个指示的严肃性,因为我们要怀着“敬畏和战兢的心”。这不是任何人怀着轻松和随意的态度就能达成的。这个指示同时也伴随着对谦卑的呼唤,换句话说,就是要顺从。保罗对此又在2:13中加入了额外的解释,“是神在你们里面运作”。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圣洁,全都是源自于神给予了我们一颗追求圣洁的心。若是要否定这一点,就相当于否定了那位在我们心中不断培育对于圣洁的渴求(意愿)和能力(“事功”)的那位神,通过于此我们的神得到了极大的喜悦。

切合实际的指示(2:14-16a):保罗在此对我们的生活模式给出了对于的圣洁的一个符合实际的指示。我们在对待(“我们生活模式中”)所有的事情都要避免抱怨或争论。前者指的是牢冤,而后者指的是争论的口角,我们应该避免这两者。就是因为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圣洁使得我们跟这个败坏的世代分隔开来。不像这个世界那样,我们模仿无私的主耶稣,并且把我们自己向他人展示为神的子女,无可指责。我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自我,不再怀着自私的抱负。这一切都是源自于我们坚信“生命之道”,这个让生命重生之道,之福音(1:27)。